世界地球日:探訪人類起源地——東非大裂谷
0


世界地球日:探訪人類起源地——東非大裂谷
(神秘的世界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礦業報:關于人類起源的問題,是地球東非大裂隨著考古的發現而不斷變化的。從上世紀前半葉開始,日探廈門思明怎么找美女上門服務vx《189-4143》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科學家們發現了大量古人類的訪人記錄,其中最古老的類起當屬上世紀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亞發現的距今350萬年的南方古猿化石——“露西”,此外還有在坦桑尼亞東北部萊托里地區發現的源地36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腳印。關于人類起源的世界問題,考古界有著眾多的地球東非大裂研究和爭論,但根據目前掌握的日探化石證據,早于180萬年前的訪人都只發現在非洲,而且絕大多數發現在非洲東部的類起廈門思明怎么找美女上門服務vx《189-4143》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東非大裂谷中,所以我們還只能說人類最初的源地起源地在非洲,那么為什么大多數古人類的世界化石和遺跡在東非大裂谷呢?
東非大裂谷的火山作用和古人類的演化
東非大裂谷全長6500千米,像一個巨大的地球東非大裂“之”字形縱橫盤繞在非洲大地上,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日探傷疤”。東非大裂谷的形成和演化對東部非洲的地理環境、氣候和植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裂谷內的巖漿活動和火山噴發造成了地殼抬升并導致氣候的變化,與裂谷形成前溫暖濕潤的森林相比,這里變得越來越炎熱和干燥,樹木稀少,成為典型的熱帶草原氣候。
環境的變化為古人類的演化提供了必要條件,位于肯尼亞境內的圖爾卡納湖盆地被稱為人類的搖籃。最近,在當地發現了一些食草性古生物的牙齒,揭示出這個地區在“人屬”首次出現時所具有的獨特氣候條件。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米克爾團隊,通過研究該地區食草型古動物牙齒化石,推算出這個地區800萬年前的氣溫和降水情況。研究數據顯示,整個東非地區曾在“人屬”出現的時期(約300萬~200萬年前)變得十分干燥,而圖爾卡納湖盆地干涸得更早一些,在那里進化的物種更能適應之后普遍的干燥環境。這讓圖爾卡納盆地變成了“物種加工廠”,成為新物種誕生之地。雖然氣候變化在人類進化史中所扮演的角色還不是很清楚,但氣候變化確實會影響動物的食譜。
此外,人類物種史上的滅絕和遷徙似乎都與不穩定的氣候狀況有關聯。一些研究學者認為人類大腦變大和雙足進化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
東非大裂谷的火山作用與古人類遺跡的保存
奧杜威和萊托里古人類遺址位于坦桑尼亞恩戈羅火山臺地的西坡。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陸續在該地區發掘了90多件古人類化石和上千件石器。化石和文物埋藏在火山碎屑和火山灰形成的沉積物中。許多學者對奧杜威和萊托里的地層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奧杜威的熔巖和凝灰巖形成于204萬~183萬年之前的火山噴發。萊托里的下部地層巖石的噴發時間介于430萬~376萬元之間,而上部巖石的噴發時間介于376萬~349萬年。
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的鐵、鋁、銅、鋅、鎂、鈣等微量元素,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又具有非常好的通透性,非常適合的植物生長。可以想象,在300萬年前,這里還生長著茂盛的灌木和草原,為動物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一群南方古猿穿過一片沼澤尋找食物,在他們身后留下了深深的足跡。這時,不遠處的火山突然噴發,釋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使得動植物迅速死亡。大量的火山灰被噴射到空中,遮天蔽日,雷電交加。隨后火山灰降落到地表,覆蓋在動植物的尸體之上,將當時發生的災難深深地埋藏了起來。
結 語
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稱,“東非大裂谷產生后,地理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這推進了生物進化的進程,人類的出現也成為了可能。尼羅河與地中海優越的地理環境,也使古人類從非洲走向世界各地成為可能”。非洲古人類的起源和演化與東非大裂谷的地質活動密切相關。東非大裂谷劇烈的構造運動,造成東非高原生態環境的多樣性,氣候的變化刺激了生物進化,最終導致古人類的出現。而強烈的火山噴發,在短期內引起動植物的大量死亡,噴發的火山灰降落在地表,為古人類化石和遺跡的保存提供了重要條件。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本文刊登于2022年4月22日《中國礦業報》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