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5歲小朋友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的首次發現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封面新聞(記者 劉建 謝穎):“媽媽,快來看,歲小首次這些好像是朋友V型《192-1819-1410》徐州外圍酒店上門提供外圍女小姐上門服務快速安排人到付款恐龍的腳印呢!”10月1日,發現發現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四川通江老家度假的恐龍5歲小朋友楊哲睿,在深山里的足跡一塊巖石上,發現多個疑似恐龍的化石足印。
這個消息令數千里之外的地北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成心頭一震:如果屬實,將是部邊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的首次發現!
10月10日,成都川盆專家組一行抵達通江現場認定,歲小首次這些被當地村民視為“雞爪“的朋友印痕,確系1.3億年前的發現發現恐龍留下的足跡。
“本次發現,恐龍對于研究白堊紀早期古生態、足跡古環境、古地理具有重大意義,而更令我們驚喜的是,發現者竟然是這么小的孩子,這是目前國內年齡最小的恐龍發現者。”專家表示。
10月1日,楊哲睿在外公老家發現恐龍足印
深山足印
5齡童一眼認出恐龍足跡
10月1日,剛與父母從成都回到通江縣城的5歲小朋友楊哲睿,就迫不及待地纏著外公往大山里的老家走。
小哲睿在成都上幼兒園,這次回通江,有一件特別的事吸引著他。以前聽外公說,老家屋后的一塊巨石上有一些雞爪一樣的腳印,每個腳印都很大。這些神秘的腳印是什么呢?小哲睿歪著腦袋想了半天,又翻出一些兒童讀物來看。
10月1日上午,小哲睿和爺爺、爸爸媽媽一行,前往毛浴鎮朝陽村的老家。通往那塊巨石的道路已難覓蹤跡,爺爺用柴刀在林中辟出一條路來,穿過一道石門,終于找到巨石,清除石頭表面覆蓋的荊棘柴草,爺孫倆再用樹枝掃去土石,幾個貌似雞爪的印痕逐漸顯露出來。小哲睿當即高興得跳了起來,“外公外公,這些不是雞腳,是恐龍的腳印。”“恐龍腳印?”茍太祥被外孫的話弄糊涂了,“雞腳印不會這么大,這是獸足類恐龍,吃肉的,還有一種恐龍,是V型《192-1819-1410》徐州外圍酒店上門提供外圍女小姐上門服務快速安排人到付款吃草的。”奶聲奶氣的小哲睿說得頭頭是道。
小哲睿自幼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更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恐龍小迷弟。他經常看一些恐龍動畫片或相關讀物,家里有不少恐龍玩具,甚至連外套也是恐龍造型的。今年6月,他開始網上學習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成開設的恐龍課,對恐龍更加入迷。
盡管如此,對于兒子的話,茍女士將信將疑。當晚她通過微博與邢立成的團隊取得聯系,傳過去一些圖片和視頻。很快,邢立成回話了,初步確定小哲睿的判斷正確,并決定盡快前往通江現場踏勘。小哲睿聽后高興得睡不著覺,成天問媽媽:“邢叔叔什么時候能來啊?”
現場踏勘
恐龍“小迷弟”判斷完全準確
10月10日一早,北京、成都、自貢三地專家在通江匯合,冒著秋雨趕往現場。
這塊巨石位于海拔700多米的山腰,周圍植被茂盛,巨石呈長方形,面積約20余平米,表面平整略向一方傾斜,巨石一側的邊緣,有四個清晰的腳印,村民清除巨石一角的雜草,又一只腳印露了出來。
專家們蹲下身子仔細查看,邢立成向小哲睿豎起大拇指說:“這是典型的肉食類恐龍的足印,小朋友說得非常對!”。這五個足印之間之間距離均等,但步幅較大,朝著同一方向連成一線,每個足印有三個趾頭,每個足印長度約35厘米,專家據此測算恐龍身長4米左右,體格屬于中小型。
專家分析,這塊巖石是從背后山體垮塌下來的砂巖,屬于恐龍時代的地層,距今約1.3億年,為白堊紀早期。那個時期,四川盆地甚少有恐龍記錄,四川盆地最著名的恐龍記錄是來自侏羅紀,包括自貢發現的侏羅紀中期的屬龍動物群,白堊紀的恐龍足跡不多見,尤其是在四川盆地的北部邊緣,這應該是首次發現。本次發現的恐龍足跡行跡很大,這么大的陸地動物足跡,基本都是恐龍留下來的。
邢立達認為,從五個足跡的分布形態看,是一只恐龍連續行走留下來的,其足跡模式很清晰,靠左邊的是第二趾,第二趾有兩個趾墊,中間為第三趾,有三個趾墊,旁邊是第四趾,它是靠二三四趾在行走,專業叫法為“卡巖塔足跡”。
專家的描述里,一幅畫面仿佛呈現在眼前:1.3億年前,一只個頭不大的恐龍,大踏步行進在河湖邊緣,一步一個腳印,留下深深的印痕。億萬年滄海桑田,河湖變高山,恐龍走過的沙灘,也變成了堅硬的巖石,其足跡卻永久地保留了下來。
邢立達認為,這只恐龍可能不是孤立地存在,莽莽山林里,或許還能找到其活動痕跡,未來,還將來通江做進一步考察。
村民驚訝:
世代傳說還有這些來頭?
茍達祥在朝陽村茍家院子里生活了17年,對于那塊巨石和巨石上的腳印自然不陌生,他曾和小伙伴們在石頭上玩耍,大人們在上面曬糧食。
村民茍仕富的講述,為石頭表面那些奇奇怪怪的腳印賦予了一些神秘色彩。“聽老人們說,河對面的山叫雞子頂,我們這邊叫文筆山,雞子頂的一只公雞飛過河,落在文筆山的這塊石頭上,留下了幾只腳印。”這樣的說法流傳至今。
后來隨著人口大量外遷,鄉村日漸凋零,那塊逐漸被荒草荊棘包裹,20多年來人跡罕至,石頭上的那些“雞腳印”也鮮有人提及。
10日上午,幾輛小汽車沿著盤山公路駛入村里,聽說專家們沖著那些“雞腳印”而來,村民們有些驚訝,當得知這些腳印是恐龍足跡,且出自一個此前從未來過村里的5歲孩童之口時,茍仕富更加難以置信:“我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哪個會想到是啥恐龍腳印嘛。”
專家欣喜:
“5歲小哲睿是比恐龍足跡更為驚喜的發現”
對于本次通江之行的成果,邢立達十分看重。作為年輕的古生物學者,他一直夢想構建一幅完整的恐龍拼圖,通江縣的這5個恐龍足跡,是四川盆地北緣的首次發現,對于研究古氣候、古生態、古環境具有重要價值。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說,本次發現對光霧山——諾水河地質公園增加了新的亮點。
而更讓邢立達等專家興奮的是,這些足印的謎團竟然是由楊哲睿這位5歲小朋友解開的,且是其獨立發現、獨立確認。國外曾有一例5歲小孩發現恐龍化石的記錄,但是與父親一起發現的,而且當時還不知道所發現的是恐龍化石。因此,楊哲睿是國內目前年齡最小的恐龍足跡發現者。
恐龍是很多小朋友的最愛,但5歲小哲睿表現出的“專業”程度讓邢立達驚訝,“難得,太難得了,這是科學普及和素質教育成果的體現!”科普作家是邢立達的另一重身份,小哲睿令他振奮,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相較于傳授科學知識,讓科學的精神根植孩子們頭腦更為重要。彭光照則表示,古生物學是一門小學科,未來在年輕人身上,希望有更多的小哲睿出現,古生物學的未來一定可期。
相關報道:成都5齡童發現恐龍腳印 專家現場確認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新民晚報(記者 姜燕):昨天,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但是,比這一發現令人驚喜的是,最先發現它的是成都一名5歲兒童楊哲睿,這是目前國內首次發現恐龍年齡最小者。
在成都幼兒園讀大班的楊哲睿今年5歲,從小喜歡恐龍,今年疫情期間在家中更是在網上收聽、收看了不少恐龍課,其中就有邢立達的網課,對恐龍的興趣越來越濃。他的外公家在四川巴中通江,國慶節前家里人開玩笑逗他說,通江老家有“怪腳印”。睿睿很好奇,就讓爸爸媽媽帶他國慶到通江去看看。原來,通江朝陽村有個傳說,附近一座山叫雞子頂,雞子頂對面山上有一塊大石板,石板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坑,當地人把那片遺跡叫的“雞腳印”,但從來沒人想到這是恐龍留下的。
10月1號下午兩點左右,睿睿和爸爸、媽媽、外公來到那里,大石板上已經被藤蔓、苔蘚和泥土覆蓋住。大人們拿了一把彎刀、樹干竹竿慢慢把植被清理干凈,然后用柏樹丫把泥土掃干凈,真的看到了一些凹坑。“孩子媽媽問睿睿這是恐龍腳印嗎?睿睿說是的,估計是獸腳類恐龍的足跡,然后叫媽媽發照片給我問問。”邢立達說,睿睿媽媽在微博上給他留言,他一看還真是,就決定節后第一時間帶著課題組和自貢恐龍博物館的老師一起來到現場。
邢立達介紹,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這組足印為獸腳類,行跡清晰,步幅較大,說明行走速度相對較快,足跡長約35厘米,每個足跡有三個趾。“我們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據足跡長度測算其體長4米。周圍可能還會相繼發現更多的恐龍足跡。”邢立達說。
專家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看了現場后認為,本次發現為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增添了新的亮點,此前在巴中市南江縣發現過恐龍化石,但發現恐龍足跡在巴中甚至四川北部尚屬首次。而他認為,更令人驚喜的是最先發現者為一個5歲小孩,這是目前國內首次發現恐龍年齡最小者,這是自然科學普及和素質教育巨大成功的表現。
相關報道:成都5歲小朋友發現恐龍足跡 將與古生物專家同往現場考察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央視新聞(總臺央視記者 白璐 范建峰):10月10日,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自貢恐龍博物館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古生物專家們經過實地考察,證實5歲小朋友楊哲睿在四川巴中通江縣毛浴鎮朝陽村發現的恐龍足跡屬實,初步估計為中小型食肉性恐龍所留。這也是四川盆地北緣第一次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表明約一億年前此地有恐龍活動。
小朋友睿睿的外公家在巴中通江,國慶節前外公開玩笑說通江老家有“怪腳印”,睿睿很好奇,就讓爸爸媽媽帶他國慶回通江來看看。原來,通江朝陽村有個傳說,有座山叫雞子頂,雞子頂對面山上有一塊大石板,石板上有一些凹坑,當地人把那個遺跡叫的“雞腳印”,但從來沒人想到這是恐龍留下的。
10月1日下午,睿睿和爸爸媽媽、外公到那里,真的看到了一些凹坑。睿睿認為是恐龍的足跡,媽媽雖然有些懷疑,還是在微博上給邢立達老師留言。邢立達老師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副教授,恐龍足跡專家,自2007年開始系統研究中國的恐龍足跡,探索了上百個恐龍足跡點,重新譜寫了中國恐龍足跡的分布與演化。而讓睿睿媽媽沒想到的是,邢立達老師很快與睿睿媽媽取得聯系,并于10月10日與其他幾位古生物專家們一同前往現場進行實地考察。
據了解,睿睿也是目前國內最小年紀的恐龍足跡發現者。
相關報道:5歲恐龍迷發現"怪腳印",專家現場鑒定:這是獸腳類恐龍足跡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見習記者 李藝蘅):你能相信5歲孩子的判斷力嗎?今年國慶,5歲男孩楊哲睿和父母回四川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后的山石上有不少怪腳印,他很好奇。在大人的帶領下,楊哲睿看到了怪腳印,認為那是恐龍留下的腳印。
這些“怪腳印”究竟是什么?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和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家們一起趕到現場,一看究竟。經考察,邢立達確認,這些怪腳印是1.3億年前的獸腳類恐龍留下的,它們身長4米左右,是當時四川一帶的霸主。
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10月10日,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了一組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
通過視頻,可以看到恐龍足跡在一塊面積約20平方米的石板上,它們看起來像擴大了好幾倍的“雞爪印”。它們一共有5個,每一個長度都差不多,大約35厘米。“這應該是白堊紀早期(距今1.3億)年前,獸腳類恐龍留下的。它們體型中等,身體長4米左右,是當時這一帶的霸主。”
邢立達介紹,恐龍的腳印能保存下來條件非常苛刻。“在漫長的恐龍時代中,恐龍走過許許多多的路,留下了無數的腳印,如果每一個腳印都能保存下來,那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不過,古生物學家們發現的恐龍腳印并不太多,因為恐龍的腳印在一般情況下是很難保存下來的。比如,在干硬的地面上,恐龍走過后只能留下淺淺的印痕,很快便消失了。在過軟的地面上,恐龍腳印會很快被周圍流動的泥沙埋沒。只有在泥沙的溫度、粘度、顆粒度都很適當的地面,恐龍足跡才能被保留下來。
最早的發現者是一個5歲孩童
邢立達研究恐龍足跡多年,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是不是恐龍足跡?是哪種恐龍留下的?他到現場一看,便可知道。
不過,這次恐龍足跡的發現者卻不是邢立達,而是一個5歲的孩子,名叫楊哲睿。本次通江之行,也是源于楊哲睿的發現。
原來,楊哲睿是一個恐龍迷,特別喜歡看邢立達講解恐龍的視頻。10月1日,楊哲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后的山石上有不少怪腳印,于是,好奇心大起,和大人一起到現場一看究竟。看到怪腳印,聯想到自己看的恐龍視頻,小朋友認為,這些怪腳印是恐龍留下的,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
很快,楊哲睿母親通過微博聯系上了邢立達,并發出了邀約。于是,10月10日,邢立達和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家們一起到現場鑒定。
看專家們確認了這是恐龍足跡,楊哲睿特別興奮。他說,長大以后想成為像邢立達一樣的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給予了鼓勵,他說:“我在大學等你喲!”
相關報道:四川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啟示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四川在線-天府評論(作者:殷建光):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讓網友直呼“了不起”。
這是一則讓人欣喜的新聞,因為這個優秀的孩子而欣喜,因為這個美麗的發現而欣喜。“了不起”的孩子都是樣板,欣喜的故事都是教材,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給我們諸多啟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意中聽外公說起老家背后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一下很有興趣。喜歡是最好的潛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是因為喜歡和興趣,所以奏響了發現恐龍的序章。這給我們啟示,發現孩子的喜歡,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喜歡的道路上快樂前行,讓孩子的興趣變成一種能力,這應該是我們父母的重要責任擔當。作父母的不要借口忙碌。忽略孩子的喜歡和興趣,發現孩子的喜歡,培養孩子的興趣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知識是優秀的硬核。睿睿和爸爸媽媽及外公去現場查看在看到這些“雞腳印”后,睿睿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并且清楚地說出恐龍類別為獸腳類。當場斷定,清楚說出,這是平時知識積累的碩果。睿睿的故事清晰的告訴我們,知識是優秀的硬核。讓孩子在喜歡中學到知識,在興趣中提高能力,讓知識生動起來,鮮活起來,能夠用于實踐,是硬道理。教育孩子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而是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打造興趣,讓知識點燃孩子的好奇心,讓知識成為孩子世界的硬核,這是我們大人必須的使命,因為知識成為孩子硬核的過程,就是文明賡續傳承的過程。
探索是發現的樂章。據了解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專家認為,相較于恐龍足跡的發現,更令人驚喜的是,最先發現者為一個5歲小孩。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次發現恐龍的年齡最小者。專家的驚喜,也是我們的驚喜,我們為有這樣的優秀孩子而自豪,同時,也啟示我們,有“智”不在年高,探索是發現的樂章,只要你有志向,有知識,就能有智力,就能有發現。發現并不神秘,知識+好奇心探索,就能奏響發現的偉大樂章。五歲的孩子能做到,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做到。
網友對這位五歲的孩子一片贊嘆之聲,好棒!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我們也期盼出現更多這樣的優秀孩子,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好棒,我們的未來好棒;孩子優秀,我們的未來優秀。當然,這個孩子也是我們大人學習的榜樣,保持一份好奇心,快樂學知識,我們每個人都能是一個發現者。(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
相關報道: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荔枝網(呂瑩瑩):近日,四川一位5歲大的小男孩,自稱發現了恐龍腳印,為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特地趕往四川通江縣毛浴鎮考證,沒想到結果還真是,而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本次四川之行,源于今年國慶期間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從小喜歡自然科學,這次和父母回四川老家,聽外公說山石上有超大號"雞腳印",小家伙看了以后推斷這是恐龍足跡。他說雞腳印沒有這么大,看起來像獸腳類恐龍的腳印,獸腳類就是吃肉的恐龍,它用兩個腳走路。
小家伙說的是真的嗎?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抵達現場后,在一塊面積約20平方米的石頭表面,發現了五個足跡。專家判斷,足跡的主人是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
邢立達教授介紹:“足跡來自一個恐龍時代的地層,是在白堊紀的早期,當時陸地上的大型動物基本都是恐龍,這個足跡模式非常清楚,它是非常窄的、一長串,有五個三趾形的足跡。形成了一道行跡,有一個左右左右的規律,還有尖銳的爪痕,每一個趾頭有非常飽滿的趾墊,這都是肉食性恐龍足跡的特征。”
這組足印為獸腳類恐龍,行跡清晰,步幅較大,說明行走速度相對較快,足跡長約35厘米,專家推算這只肉食恐龍體長4米。據了解,這些恐龍足跡的發現,在巴中甚至四川北部尚屬首次,為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增添了新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