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動物群的又一重大發現:5億多年前寒武紀“章氏麒麟蝦”登上英國《Nature》雜志

 人參與 | 時間:2025-11-22 21:03:09
麒麟蝦復原圖。澄江黃迪穎供圖
麒麟蝦復原圖。動物大發多年黃迪穎供圖
澄江動物群生態復原。群的前寒麒麟<strong>長春模特包夜(微信156-8194-*7106)提供一二線城市可以真實可靠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strong>楊定華繪圖
澄江動物群生態復原。又重楊定華繪圖
麒麟蝦化石。現億蝦登曾晗供圖
麒麟蝦化石。武紀曾晗供圖
麒麟蝦化石。章氏e雜志曾晗供圖
麒麟蝦揭示的上英節肢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新模式。曾晗制圖
麒麟蝦揭示的澄江節肢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新模式。曾晗制圖
(神秘的動物大發多年地球uux.cn報道)據科技日報(記者 陳磊):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么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
近日,群的前寒麒麟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又重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只眼睛,現億蝦登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武紀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章氏e雜志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愈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干和分節的腿肢。
因為其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征,就如同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瑞獸——麒麟,因此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
中國科學家在寒武紀地層里發現的這些麒麟蝦化石,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北京時間11月5日,《自然》雜志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這是我們研究澄江動物群的又一重大發現,麒麟蝦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型物種,它架起了從奇蝦演化到真節肢動物的中間橋梁,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發表該論文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負責人朱茂炎研究員表示。
寒武紀大爆發的科學謎題
地球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歷史,為何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復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從達爾文開始,“寒武紀大爆發”這一重大生命演化事件,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里就特別提到,復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
“1984年,我們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達爾文的困惑’推向頂峰。”該論文的通訊作者黃迪穎研究員解釋說,因為澄江動物群中的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依據達爾文進化論,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像始祖鳥這樣的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
填補節肢動物起源過程的缺失環節
澄江動物群中,多樣性最高的是節肢動物。
“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也是當今地球個體數量最多的動物。”據該論文第一作者曾晗博士介紹,“節肢動物有表皮硬化、身體分節、附肢分節等特征,長春模特包夜(微信156-8194-*7106)提供一二線城市可以真實可靠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它們占據了動物界中大約80%的物種多樣性,征服‘海陸空’。我們熟知的蝴蝶、螃蟹、蜈蚣和蜘蛛都是節肢動物。”
但節肢動物起源一直成謎,并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寒武紀節肢動物之間的演化關系尚無定論。”曾晗說。
“澄江動物群中,奇蝦是寒武紀頂級捕食者,體長可達兩米,被認為是節肢動物的祖先類型。但是,奇蝦和真節肢動物形態差異巨大,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跨越的演化鴻溝。這一鴻溝成為探索‘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缺失環節。”該論文通訊作者、澄江古生物研究站站長趙方臣研究員說。
麒麟蝦,嵌合多種動物形態的“四不像”
曾晗介紹,研究團隊在澄江動物群找到了6塊稀有的蝦形化石,最大7厘米,最小的只有1厘米。研究人員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對化石進行了精細的比較解剖學研究,恢復其5億年前的形態。
這種動物身體具有明顯的真節肢動物特征,例如硬化的表皮、愈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干和分節的腿肢。但是,它的頭部卻又嵌合了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形態構造,包括寒武紀怪物“奧帕賓海蝎”特有的五只眼睛,以及奇蝦的掠食性附肢。所以,它組合了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身體特征,是一種罕見的“四不像”嵌合動物。這就如同麒麟,故此得名。
不過要想確定麒麟蝦處于演化進程中的哪個位置,必須要經過科學的數據分析和演算。曾晗介紹,他們以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為基礎,結合麒麟蝦獨特的嵌合形態和演化發育生物學分析,論證了奇蝦和真節肢動物第一對附肢的同源性。通過譜系發生重建,計算反演出早期節肢動物演化關系和附肢形態轉變的新模型。結果表明,麒麟蝦的演化位置處于奇蝦和其他真節肢動物之間,位于真節肢動物的根部。
節肢動物演化過程中存在缺失空檔就此被填補,該研究論文審稿專家認為,“這一完美而出人意料的過渡型動物,填補了節肢動物演化史一個知識空白”。
相關報道:長五只眼的“蝦”?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的麒麟蝦化石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見過長五只眼睛的“蝦”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化石上的“蝦”就長有五只眼睛,其身體還兼具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的多種特征,被譽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它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
11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刊發這一重要科學發現。這是我國云南“澄江動物群”中又一最新發現,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
在地球這個充滿生機的星球上,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歷史。然而,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復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從達爾文開始,“寒武紀大爆發”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里就特別提到,復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
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達爾文的困惑”推向頂峰。因為澄江動物群中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依據達爾文進化論,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
據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介紹,澄江動物群中,多樣性最高的是節肢動物。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人們熟知的蝴蝶、螃蟹、蜈蚣和蜘蛛就是節肢動物,它們都具有分節的身體和附肢。當今地球個體數量最多的動物就是節肢動物,它們占據了動物界中大約80%的物種多樣性,在海、陸、空各種環境下都有它們的身影。
然而,節肢動物是怎么演化而來的,它們的祖先又長什么樣?這是生物進化的一大難題,一百多年來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了解答“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化石——“章氏麒麟蝦”。
論文另一位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方臣說,澄江動物群中,奇蝦是體長可達兩米的頂級捕食動物,被認為是節肢動物的祖先類型。但是,奇蝦和真節肢動物形態差異巨大,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跨越的演化鴻溝。這一鴻溝成為探索“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缺失環節。
此次發現的“章氏麒麟蝦”,身體具有明顯的真節肢動物特征,例如硬化的表皮、愈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干和分節的腿肢。但是,它的頭部卻又嵌合了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形態構造,包括寒武紀怪物——奧帕賓海蝎特有的五只眼睛,以及寒武紀巨型頂級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研究人員認為,“章氏麒麟蝦”組合了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身體特征,是一種罕見的嵌合動物。
據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曾晗介紹,研究團隊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對“章氏麒麟蝦”化石進行了精細的比較解剖學研究。以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為基礎,結合“章氏麒麟蝦”獨特的嵌合形態和演化發育生物學分析,論證了奇蝦和真節肢動物第一對附肢的同源性。通過譜系發生重建,計算反演出早期節肢動物演化關系和附肢形態轉變的新模型。結果表明,“章氏麒麟蝦”的演化位置處于奇蝦和其它真節肢動物之間,位于真節肢動物的根部。
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消息稱,“章氏麒麟蝦”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型物種,它架起了從奇蝦演化到真節肢動物的中間橋梁,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
相關報道:寒武紀“五眼怪”化石登上《自然》!五億多年前的“麒麟蝦”填補進化關鍵空白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文匯報(許琦敏):今天凌晨,英國《Nature》雜志報道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形似蝦的動物化石。這種動物的身體兼具當時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如昆蟲蝦蟹)的多種特征,被譽為寒武紀的“麒麟”,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它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這是我國云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
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演化歷史,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復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從達爾文時代開始,“寒武紀大爆發”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里就特別提到,復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
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達爾文的困惑”推向頂點。因為澄江動物群中的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圖一)。依據達爾文進化論,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
澄江動物群中,多樣性最高的是節肢動物。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節肢動物(如蝴蝶、螃蟹、蜈蚣和蜘蛛)占據了當今動物界大約80%的物種多樣性。然而,節肢動物是怎么演化而來的?它們的祖先又長什么樣? 這是生物進化的一大難題,一百多年來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近日,朱茂炎研究員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了解答“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化石——“麒麟蝦”,并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這項最新研究成果。
此次發現的“麒麟蝦”,身體具有明顯的真節肢動物特征,例如硬化的表皮、愈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干和分節的腿肢。但是,它的頭部卻又嵌合了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形態構造,包括寒武紀怪物——奧帕賓海蝎特有的五只眼睛,以及寒武紀巨型頂級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所以,“麒麟蝦”組合了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身體特征,是一種罕見的嵌合動物。
在本研究中,研究團隊對“麒麟蝦”化石進行了精細的比較解剖學研究。以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為基礎,結合“麒麟蝦”獨特的嵌合形態和演化發育生物學分析,論證了奇蝦和真節肢動物第一對附肢的同源性。結果表明,“麒麟蝦”的演化位置處于奇蝦和其它真節肢動物之間,位于真節肢動物的根部。
“麒麟蝦”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化石,它架起了從奇蝦演化到真節肢動物的中間橋梁,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
相關報道:五億多年前神秘生物 中科院解密“麒麟蝦”化石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網(記者 王振紅):11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舉行的澄江動物群發現節肢動物起源過渡型化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英國《自然》(《Nature》)雜志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朱茂炎研究員帶領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了解答“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化石——“麒麟蝦”。
據介紹,研究所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身體兼具當時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如昆蟲、蝦蟹)的多種特征,被譽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它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這是我國云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和趙方臣為通訊作者,助理研究員曾晗為第一作者。
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演化歷史,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復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從達爾文開始,“寒武紀大爆發”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里就特別提到,復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黃迪穎介紹說,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達爾文的困惑”推向頂點。因為澄江動物群中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依據達爾文進化論,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
曾晗在介紹研究進展時說,“澄江動物群中,多樣性最高的是節肢動物。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節肢動物(如蝴蝶、螃蟹、蜈蚣和蜘蛛)占據了當今動物界大約80%的物種多樣性,然而,節肢動物是怎么演化而來的?它們的祖先又長什么樣?這是生物進化的一大難題,一百多年來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曾晗介紹說,此次發現的“麒麟蝦”,身體具有明顯的真節肢動物特征,例如硬化的表皮、愈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干和分節的腿肢。但是,它的頭部卻又嵌合了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形態構造,包括寒武紀怪物——奧帕賓海蝎特有的五只眼睛,以及寒武紀巨型頂級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所以,“麒麟蝦”組合了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身體特征,是一種罕見的嵌合動物。
在研究中,研究團隊對“麒麟蝦”化石進行了精細的比較解剖學研究。以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為基礎,結合“麒麟蝦”獨特的嵌合形態和演化發育生物學分析,論證了奇蝦和真節肢動物第一對附肢的同源性。“結果表明,‘麒麟蝦’的演化位置處于奇蝦和其它真節肢動物之間,位于真節肢動物的根部。”曾晗指出。
“‘麒麟蝦’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化石,它架起了從奇蝦演化到真節肢動物的中間橋梁,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趙方臣表示。
相關報道:中科院團隊新發現!五億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祺瑤):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征,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
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演化歷史,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復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從達爾文開始,寒武紀大爆發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里就特別提到,復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
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達爾文的困惑”推向頂點。澄江動物群中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依據達爾文進化論,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
澄江動物群中,多樣性最高的是節肢動物。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占據了當今動物界大約80%的物種多樣性。然而,節肢動物是怎么演化而來的?它們的祖先長什么樣? 這是生物進化的一大難題,百余年來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了解答“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化石——“麒麟蝦”。“在澄江生物群中,‘麒麟蝦’的化石十分罕見,我們一共只找到了六塊,其中最大的身長7厘米,最小的身長僅有1厘米左右。六塊化石中,除了一塊是博物館的收藏,其余五塊都是由研究人員在10余年間的野外化石采集工作中發現的。”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曾晗說,“麒麟蝦”的身體有20多節,每一節都分別具有一對游泳的槳狀腿肢,它的頭部像頭盔,最前方有五只眼睛,從頭部的下方伸出一對像爪子一樣長滿小刺的附肢,說明“麒麟蝦”是一個捕食者。“‘麒麟蝦’的身體具有明顯的真節肢動物特征,包括硬化的表皮、愈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干和分節的腿肢等,這和真節肢動物中,以海口蝦為代表的大附肢類真節肢動物最為接近。”
“麒麟蝦”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頭部又嵌合了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形態構造:五只眼睛與寒武紀怪物——“奧帕賓海蝎”特有的五只眼睛“神似”;一對掠食性的附肢,表明它和寒武紀巨型頂級捕食動物——“奇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麒麟蝦”組合了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身體特征,是一種罕見的嵌合動物。科研人員將這種奇特的化石稱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
研究團隊對每一塊“麒麟蝦”化石進行了精細的比較解剖學研究,以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為基礎,結合“麒麟蝦”獨特的嵌合形態和演化發育生物學分析,論證了原始節肢動物“奇蝦”和真節肢動物第一對附肢的同源性。結果表明,“麒麟蝦”的演化位置處于奇蝦和其它真節肢動物之間,位于真節肢動物的根部。“‘麒麟蝦’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化石,它架起了從‘奇蝦’演化到真節肢動物的中間橋梁,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
相關報道:節肢動物起源圖景再添關鍵拼圖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報(見習記者 韓揚眉):生命從哪里來?是如何演化的?要到哪里去?這些是自然界留給古生物學家的“靈魂拷問”。
5.4億年前,“寒武紀大爆發”到來,復雜多樣的生命在地球上“突然”出現,成為里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從達爾文開始,生命如何“突然”發生,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也成為一代代古生物學家執著破解的難題。
11月5日,《自然》報道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研究團隊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特的化石——“章氏麒麟蝦”(以下簡稱麒麟蝦)。它被認為是科學界期盼已久的、可以揭示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麒麟蝦的發現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
達爾文的困惑
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里特別提到,動物界以三葉蟲為代表的復雜類群在最古老含化石的巖石中“突然”出現,而復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
1984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古生物所)的科學家在云南澄江縣帽天山發現了寒武紀早期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也使“達爾文的困惑”變得更加“迷惑”。1999年,南京古生物所在帽天山建立了澄江古生物研究站,致力追尋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解釋“達爾文的困惑”。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趙方臣是澄江古生物研究站站長,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澄江動物群是一個舉世罕見的化石庫,澄江動物群中化石豐富且保存精美,生動再現了5.2億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實面貌。“澄江動物群中,絕大多數現生動物門類的演化歷史可追溯到寒武紀,為揭示生物‘寒武紀大爆發’的奧秘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證據。”
達爾文進化論提到,在現存和已滅絕的所有物種之間,中間和過渡環節的數量一定是難以想象的多。“因此,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黃迪穎說。
其中,節肢動物是理解“寒武紀大爆發”的重要例證之一。
科學家在澄江動物群中發現,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多樣性最高、生態適應最成功的動物門類之一。在今天,它們也是地球上個體數量最多的動物,且占據了動物界中大約80%的物種多樣性。從人見人愛的螃蟹、小龍蝦、蝴蝶,到人人喊打的蒼蠅、蚊子等,它們都屬于節肢動物,在海、陸、空各種環境下都有它們的身影。
然而,節肢動物是怎么演化來的?它們的祖先又長什么樣?100多年來,科學家追尋著這一生物進化難題的答案。
15年找到并解析關鍵“過渡化石”
黃迪穎告訴《中國科學報》,現今的節肢動物(又稱真節肢動物)具有硬化的表皮、愈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干和分節的腿肢等特征。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節肢動物起源的研究源源不斷。
“奇特的蝦”和“寒武紀五眼怪”的發現,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
“奇特的蝦”真名奇蝦,因其體形巨大、身體造型奇特而得名。趙方臣介紹,奇蝦最早在澄江動物群中被發現,是體長可達兩米的頂級捕食動物,具有分節的大附肢,被認為是節肢動物祖先類型。但是,奇蝦和真節肢動物形態差異巨大,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跨越的演化鴻溝。這一鴻溝成為探索“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缺失環節。
“寒武紀五眼怪”真名為奧帕賓海蝎,因特有的五只眼睛而得名,最早在加拿大的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中被發現,它也被認為是節肢動物祖先類型。
但是,寒武紀節肢動物之間的演化關系仍尚無定論。
2005年,朱茂炎研究團隊開始收集節肢動物標本,歷經15年,終于尋找到6塊稀有的長相奇特的化石——麒麟蝦,得以一步步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面紗。
論文第一作者、南京古生物所助理研究員曾晗告訴《中國科學報》,此次發現的麒麟蝦化石,身體具有明顯的真節肢動物特征,它的頭部組合了節肢動物祖先類型奇蝦和奧帕賓海蝎的形態構造,“這一種罕見的嵌合動物”。
為了進一步驗證麒麟蝦作為過渡化石的角色,研究團隊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對麒麟蝦化石進行了精細的比較解剖學研究;以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為基礎,結合麒麟蝦獨特的嵌合形態和演化發育生物學分析,證實了奇蝦和真節肢動物第一對附肢的同源性。
那么,麒麟蝦在節肢動物的演化過程中處在哪個位置?研究人員通過譜系發生重建,計算反演出早期節肢動物演化關系和附肢形態轉變的新模型。
結果表明,麒麟蝦的演化位置處于奇蝦和其他真節肢動物之間,位于真節肢動物的根部。
“生命之問”仍存謎團
“麒麟蝦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化石,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黃迪穎說。
麒麟蝦的發現也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這一完美而出人意料的過渡型動物,填補了節肢動物演化史一個知識空白”“架起了節肢動物演化的重要過渡環節,涵蓋了節肢動物幾個關鍵造型革新的起源”“解決了早期節肢動物頭部前附肢同源性的爭議問題”。
南京古生物所所長詹仁斌說,經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人們對動物起源之謎有了諸多重要認識,但這遠不是終點,仍有許多“謎團”等待解開。
事實上,中國有著很多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化石寶庫,保存著精美的化石材料。“這些材料為我們揭秘‘寒武紀大爆發’、解析生物起源之謎提供了優質的研究資源,未來要繼續利用先進的技術方法,加強國際同行合作交流,不斷取得新突破。”詹仁斌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83-7 頂: 35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