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時間:2025-11-23 12:49:49 來源:桑間濮上網

鎮館之寶:合川馬門溪龍

鎮館之寶:大竹重慶魚

鎮館之寶:隆昌鐵隕石
(神秘的成都地球uux.cn)據華西都市報(記者 曾潔 劉皓洋 攝影 楊濤 實習生 何雨婷):對于喜歡恐龍的市民而言,如果家門口的自然正式眾開博物館收藏了琳瑯滿目的恐龍化石,那將是博物臺州外圍(外圍模特)外圍女(電話微信199-7144-9724)真實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一個不可錯過的打卡地。11月23日,館成工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都理對礦產寶石、學博恐龍骨架、物館動植物標本等約1萬件陳列展品精彩亮相。成都
11月22日,自然正式眾開華西都市報、博物封面新聞記者提前探訪這座自然博物館,館成工合川馬門溪龍化石、都理對大竹重慶魚化石、學博隆昌鐵隕石這三大鎮館之寶十分吸睛。物館截至記者發稿前,成都成都自然博物館票務系統中本周末兩天的門票已經全部約滿,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恐龍、隕石、標本館藏珍品讓人目不暇接
成都自然博物館現有藏品近7萬件,陳列展品約1萬件,包括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大竹重慶魚化石、隆昌鐵隕石等具有極高科學價值與欣賞價值的珍貴展品。博物館設“地質環境”“礦產資源”“龍行川渝”“恐龍揭秘”“生命探源”“繽紛生命”6個常設展廳,未來還將有兩個臨設展廳,圍繞自然科學及生態文明建設等舉辦具有巴蜀特色的臨設展覽。
鎮館之寶合川馬門溪龍化石位于二樓“龍行川渝廳”的顯眼位置。這具恐龍化石于1957年由一組石油地質勘探隊員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附近發現,復原全長24米,肩高近4米,化石含量達80%以上,至今仍是亞洲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佇立其下,震撼之余難以想象這一龐然大物在一億多年前成群結隊游走在河湖平原,以植物為食。
“大竹重慶魚”位于三樓“生命探源廳”,這一距今1.5億年前的魚化石看起來栩栩如生,形態立體且體態豐滿,完整程度堪稱中國魚化石之最。魚的頭、胸、尾、鰭、鱗均清晰可見,仿佛穿越時光的長河,“游”到了觀眾眼前。
位于一樓“地質環境廳”的“隆昌鐵隕石”也是一件明星文物,《隆昌縣志》十二卷中記載;“相傳明邑人熊球未遇時,以買草為生,于道觀坪草野內得一物,紫色,似石非石,似鐵非鐵,扣之有聲”,說的就是這位“天外來客”。它重約158.5公斤,于明朝年間“造訪”地球,清朝乾隆年間被人挖掘出來當作“神物”供奉,1972年被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收藏,是四川已知最大、保存時間最長的鐵隕石。
除了三大鎮館之寶,“礦產資源廳”五彩斑斕的天然玉石、“生命探源廳”的麥地坪震旦——寒武系國際層型參考剖面、“繽紛生命廳”的常綠闊葉林景觀等豐富的展品同樣讓人大飽眼福。
蜀山、蜀道、蜀水場館建筑再現自然意境
白天似巍峨蜀山,夜晚像繁星點點;館前是開闊空間與綠地,館后有東風渠堤岸和珍貴植物……成都自然博物館如同它的臺州外圍(外圍模特)外圍女(電話微信199-7144-9724)真實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展品內容一樣,處處充滿“自然”元素。
作為城市重要公共文化旅游設施,為體現學科特色,這座高顏值博物館的建筑設計靈感源自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東緣龍門山脈相交所形成的獨特地貌。
巍峨“石山”拔地而起,山體間隙形成開放公共空間,配以通透的玻璃幕墻,形成了強烈的虛實對比。山間棧道穿插館內,天橋和懸挑的玻璃長廊象征穿越蜀道的意境,室外園區景觀引蜀人治水的智慧,人工濕地體現成都千年蜀水文化。“蜀山、蜀道、蜀水”——建筑以藝術抽象的方式,再現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
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含有地下一層、地上四層,以及學術報告廳、4D影院等配套展教設施。正式開館后,館方還將繼續深耕公眾服務,定期舉行不同主題社教、研學、親子活動,讓公眾獲得更多深度沉浸式的體驗。
4D、AR、環幕沉浸式體驗拉滿科技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座自然博物館里,觀眾不僅可以“看”和“聽”,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互動設備實操體驗,豐富有趣的沉浸式科普被網友們稱為“遛娃界的天花板”。
位于一樓的“地質環境廳”展示的四川省地形沙盤,采用全國首創的3D浮雕模型融合魔屏技術,通過AR數字望遠鏡可以看到沙盤實景與虛擬現實疊加的數字模型,水系、山系和礦產等資源通過數字技術標注出來,參觀者可以直觀清晰地了解其分布情況。
在“恐龍揭秘廳”1:1復原的馬門溪龍身上,觀眾可以看到通過投影效果展示的骨骼、血管、內臟等,一旁的互動裝置還可以讓人體驗“投喂”恐龍的樂趣。這個名為“協助馬門溪龍進食”的互動展示臺,設有“低能量食物”和“高能量食物”兩個按鈕,輕拍即可了解這一巨無霸的能量攝入“進度條”,趣味性十足。
同樣位于二樓的4D影院,可以身臨其境般體驗刮風、下雨等氣候轉換,臨近展廳的巨幕影廳則可以“步入”浩瀚宇宙,“置身”璀璨星空。在三樓的“繽紛生命廳”互動屏幕前,觀眾可以利用動作捕捉技術化身一只蜥蜴,模仿它的動作。
可以預見,這座博物館開館之后,會吸引不少青少年觀眾前往打卡、體驗。
溫馨提示兩種途徑可預約參觀
成都自然博物館開館后,觀眾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官方網站兩種方式預約參觀。
方法1關注“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點擊“預約服務”,選擇“觀展預約”,填寫個人信息后便可選擇預約時間,預約完成后可在“預約服務”選項下“我的預約”中查詢預約情況。
方法2登錄“成都自然博物館 成都理工博物館”官方網站(www.cdmnh.com),點擊菜單中的“票務預約”,選擇“個人預約”(暫不支持團隊預約)后便可自行選擇預約時間。
記者按照流程操作,實名制預約成功之后收到溫馨提示:“入館需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根據國家相關疫情防控要求,實施動態管理和調整)。”據了解,成都自然博物館開館試運行期間,將嚴格控制人流量并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未預約觀眾不得入館。(原標題:恐龍“出沒”等你來約 成都自然博物館開館)
相關:成都自然博物館開館 來這里看24米長的“巨無霸”恐龍化石
(神秘的地球uux.cn)據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成博 攝影 華小峰):骨架長達24米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隆昌鐵隕石、距今1.5億年侏羅紀的大竹重慶魚化石……11月22日,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開館試運行并面向媒體開放,6個常設展廳內的約1萬件展品,帶領觀眾進入一個關于生命起源和進化的神奇世界。
展品約1萬件 不乏世界級珍品
成都自然博物館占地面積約6.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1.7萬平方米。它以“認識地球家園,探索自然奧秘”為主題,重點展示地質作用與地質環境、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礦產資源與保護利用、生命起源及進化、生物多樣性等內容。博物館共有6個常設展廳,分別為地質環境廳、礦產資源廳、龍行川渝廳、恐龍揭秘廳、生命探源廳、繽紛生命廳,以及2個臨設展廳,陳列展品約1萬件,包括了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大竹重慶魚化石、隆昌鐵隕石等具有極高科學價值與欣賞價值的珍貴展品。
作為自然館“前身”,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始建于1960年秋。建館之初,本著為學校的教學實習和收藏保管標本之目的,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前身)設立了三個地質專業陳列室,隨著師生員工在野外地質實習采集回來的標本日益增多。1962年,這些地質專業陳列室合并,命名為成都地質學院陳列館,主要陳列展示巖石、礦物、礦產和古生物等地質標本,它不僅是學校重要的專業實訓實習基地,同時也對外接待一些零散的社會參觀者。 1965年,著名的“合川馬門溪龍”標本在北京由 “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鐘健教授完成研究工作后運回學校,為了陳列這具全長超過20米的巨龍,學校決定擴大陳列館的面積,增建約800平方米的綜合館。1986年,成都地質學院陳列館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博物館,2001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填補國內大型自然國有博物館空白
成都自然博物館的開放,意味著成都又多了一處標志性文化地標。該館是成都首座不規則形態公共建筑,極具特色的建筑外形也曾一度讓它成為施工難度最大的公共建筑,僅是建設就耗時4年多。據介紹,這種設計的構思起點,源自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東緣龍門山脈相交所形成的獨特地貌。建筑體呈現了山體發生破裂移動的形態。巨大的“石山”拔地而起,山體的間隙形成開放公共空間,配以通透的玻璃幕墻,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設計將山間棧道的行走體驗帶入博物館的內部空間,用天橋和懸挑的玻璃長廊象征穿越蜀道的意境。景觀設計將都江堰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館的室外園區,用人工濕地體現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蜀山、蜀道、蜀水”——建筑以藝術抽象的方式,再現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
恐龍化石無處不在
步入展廳,不少設計細節讓人眼前一亮。地質環境廳里可見“地球”在深藍色的夜空中緩慢旋轉,讓人不由感嘆宇宙之闊大;礦產資源廳可以看到眾多色彩鮮艷、形狀各異的礦物晶體、寶玉石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大飽眼福之余也可以了解到有關礦產、礦物、寶玉石的知識;龍行川渝廳和恐龍揭秘廳則構成了一個令人驚嘆的“恐龍世界”——30多具恐龍化石威風凜凜,四川盆地發現了哪些恐龍化石?恐龍家族是如何分類又是如何生活的?在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而生命探源廳,則營造了一個繽紛的大自然,小熊貓、雪豹等標本姿態各異、活靈活現,充分展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鎮館之寶連連看
成都自然博物館可以看到哪些重磅文物?這或許是公眾最關心的地方。11月23日起,博物館將面向公眾開放。如果你要前往博物館打卡,這幾件文物建議不要錯過。
合川馬門溪龍
這是成都自然博物館名副其實的鎮館之寶。合川馬門溪龍正型標本于1957年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附近發現。較為罕見的是,這具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相當完整,骨骼完整度超過80%。該標本于1961年交由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收藏保管。今年,這具恐龍化石經過了一次大修,科學復原了其遺失的尾椎,也令其骨架從原來的22米“長”到了24米,是目前我國和亞洲保存完整的恐龍化石之中的最大者,尤其9.8米的脖子堪稱世界之最。站在展廳中30多具恐龍化石中,它霸氣外漏,堪稱絕對王者。
當然,四川盆地發現的恐龍化石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目前已在自貢、宜賓、廣元、達州等城市下轄的70余個縣(市)發現數百個恐龍化石點,發現有包括馬門溪龍、峨眉龍、蜀龍等超過30種不同類別的恐龍,四川是中國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
隆昌鐵隕石
它是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鐵隕石,外形呈圓錐體狀,高46厘米、長44厘米、寬20厘米,卻重達158.5公斤,頂部表面較光滑、中后部布滿近300個凹坑。據《隆昌縣志》記載,鐵隕石于明代時隕落到隆昌縣城西北郊約五華里的道觀坪,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掘出,被人們看做“神物”,精心保存。新中國成立后,“隆昌鐵隕石”因為保存地的多次變動接連“搬家”,曾經險些被用作煉鐵的材料,因為自身的堅硬和耐高溫的特質,躲過了一場劫難。1970年終于被驗明正身。當年,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派人到了隆昌了解和考察所謂“紫巖”的情況,并抄錄了同治13年間關于“紫巖”的記載,認定它是一枚鐵隕石,命名為“隆昌鐵隕石”。
大竹重慶魚
這是一件距今1.5億年前的魚化石,全長34厘米,寬15厘米,頭、胸、尾、鰭、鱗等均完美保存。它的體形立體,體態豐滿,栩栩如生,其完整程度堪稱中國魚化石之最;最關鍵的是,這條魚生活在距今1.5億年的侏羅紀。
相關:24米長“巨無霸”恐龍化石 歷經兩年修復再現風采
(神秘的地球uux.cn)據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李宇欣):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昨日開館試運行并面向媒體開放,將于今天對公眾開放。
耗時4年多建設、總建筑面積約50641平方米的館內,擁有礦物、巖石、礦產、寶玉石、古生物,以及現生動植物等標本6萬余件藏品。那么,館內有哪些看點呢?記者打探了一番。
最大亞洲完整恐龍化石 歷經多次修復“站”起來了
博物館位于成華大道,地處成都理工大學校園西側,是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從外觀看,博物館外形酷似雪山,到了晚上,整個建筑亮起燈,宛如城市中的點點繁星。
談到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很多人都知曉是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它是亞洲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長約24米。
1957年,四川省石油勘探隊在今天的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附近發現一條巨大的馬門溪龍化石,由四川省博物館挖掘,僅化石就裝了40箱。后經過古生物學家楊鐘健教授等人研究,命名為合川馬門溪龍,標本存放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2021年,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對合川馬門溪龍化石進行了“體檢”,并針對其出現的化石骨骼斷裂、鋼支架銹蝕等現象,以及姿態不夠準確等“病癥”開啟大修,這是它1965年首次裝架后所經歷的第一次大洗禮。
不過,要讓它“站起來”卻不容易。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家歐陽輝教授說:“恐龍化石很難保存完全,但作為骨架陳列,得給公眾完整概念,對缺失的部分就得塑造完全,這項工作被稱作‘復原’。”
為了具備觀賞性,修復師們會盡量還原恐龍(骨架)原有的樣子:先把各種化石修起來,再把小碎骨頭拼起來,接著鋼架鐵架搭起來,最后再把全部骨頭架起來……
作為大型蜥腳類恐龍化石,合川馬門溪龍標本的修復工程量巨大,期間可能需要參考其他蜥腳類恐龍的“長法”。所以,每根骨頭都有該去的地方,也有專屬的編號。同時,出于清潔、保養和觀賞的考慮,其中的一些骨頭化石需要再刷一些涂料。
為讓合川馬門溪龍“站起來”,修復師們把每一根頸椎背椎腰椎股骨脛骨趾骨都鉆上孔,給每一根骨頭眼兒里穿上鐵絲。不同型號的骨頭,配上不同規格的鐵絲(或鋼釘/鋼條)。
在把合川馬門溪龍一塊一塊搭起來之前,修復師還給恐龍化石焊一個又高大又堅固的鋼架。然后,把恐龍局部往上壘,固定成型,恐龍就逐漸變成游客能看懂的樣子了。
根據新化石發現,合川馬門溪龍的此次大修,還有以下調整:增加了尾椎數目,而且,姿態也做了調整。
終于,經過為期兩年的修復,合川馬門溪龍終于在距其生活年代1.5億年后,再現完美風采。
一塊隕石一條魚不可錯過的兩大看點
除了恐龍外,博物館還有另外兩件“鎮館之寶”。
第一個是“隆昌鐵隕石”,它于明朝年間隕落到隆昌縣城西北郊,清朝乾隆25年(公元1761年)被人掘出當作“神物”供奉,1972年為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收藏,是難得一見的鐵隕石。
第二個是“大竹重慶魚”,這具大型魚化石保存完整,身體飽滿,頭、尾、鰭等各個部位均清晰可見,形態栩栩如生,鰭立體完整的形態和大個體堪稱中國之最。
另外,大廳右側的直梯上,標注了每一個樓層的展廳和主要展覽主題,大家可以明確找到自己最想去的地方,不用擔心花時間找展廳位置。
除了藏品豐富外,館內還加入了許多先進的科技——AR技術、全息技術、4D影院、球幕等技術,觀展時的互動體驗充滿科技感。
比如巨型馬門溪龍雕塑復原模型,通過數字觸控顯示技術,模型外部會隨著光影效果,呈現出骨骼、血管、內臟等器官,游客可通過觸控控制恐龍的呼吸并觀察器官的運行,以及體驗虛擬投喂等。
基本上,每個展廳都有VR等互動體驗裝置,比如在小朋友們喜歡的昆蟲展上,就可以通過VR視角,去看昆蟲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樣子,直觀感受復眼視覺的特點。
另外,館內的智能科技系統也可去體驗一把,比如在一些展廳中,會有專門播放科普視頻的空間,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頂上有很多“神奇的罩子”。當人坐在下面的凳子上,系統受到感應,面前的屏幕就會自動播放對應的視頻;當人離開,便也自動停止播放,很好地解決了噪音以及不同視頻聲音相互影響的情況。
提醒:
入館前須提供48小時陰性報告
前往參觀的市民,以下事項要注意:
1.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開館,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16:30停止入館。
2.需要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成都自然博物館 成都理工博物館”預約,可用身份證號或其他有效證件號實名預約,兒童可用戶口簿上的身份證號預約,一人一票。
3.65歲以上老人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博物館人工取票口登記后入館。
4.目前停車場尚處于養護中,暫不對外提供車輛停放服務,建議觀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前往參觀。
5.入館前須提供48小時疫情防控陰性檢測報告,并出示健康碼、掃場所碼,接受行程碼、風險旅居史查驗。
6.開館試運行期間,暫不接受社會社教、研學團隊組織的入館活動。
相關:成都自然博物館開館 亞洲最大的完整恐龍化石亮相
(神秘的地球uux.cn)據新華社成都11月22日電(記者 吳曉穎、張超群):藏品近7萬件的成都自然博物館于22日開館試運行。博物館占地面積約6.1萬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1.7萬平方米。
走進博物館,記者看到藏品種類豐富,有地質環境廳、礦產資源廳、龍行川渝廳、恐龍揭秘廳、生命探源廳、繽紛生命廳等6個常設展廳。這些展廳陳列展品約1萬件,重點展示地質作用與地質環境、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礦產資源與保護利用、生命起源及進化、生物多樣性等內容。
在二樓的“龍行川渝”展廳,甘氏四川龍、廣元馬門溪龍……一座座鋼架支撐起的恐龍骨架高低錯落、活靈活現,讓人仿佛置身于億年前的侏羅紀世界。
矗立在展廳中央的合川馬門溪龍正型標本格外顯眼,這具被譽為“鎮館之寶”的恐龍化石,是亞洲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
這具恐龍化石于1957年由一組石油地質勘探隊員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附近發現。化石出土后,幾經輾轉,1961年交由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收藏保管。“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鐘健教授等人將其定名為合川馬門溪龍。
“這具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相當完整,骨骼完整度超過80%。”成都理工大學教授歐陽輝說,雖然后來我國又陸續發現了比合川馬門溪龍更大的蜥腳類恐龍,但化石完整程度都不及合川馬門溪龍,這正是合川馬門溪龍標本的珍貴價值所在。
相關:揭秘成都自然博物館幕后故事:31只“恐龍”住進新家需要多久?近2年!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紅星新聞(記者 李宇欣):明天(11月23日),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將正式面向公眾開館試運行。
這就意味著,對于“恐龍迷”們來說,館內的31只恐龍也將正式和大家見面。這31副恐龍骨架中,12副是恐龍化石標本,19副是恐龍復制品。其中部分“恐龍”“站”起來高達數米。這也可以說是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最大的看點之一。
為了讓“恐龍們”住進新家,博物館方面前后花了近2年的時間。除了修復、拼接……這當中,最難的環節之一,竟然是給恐龍們“擺造型”。
那么,這些幾米高的“恐龍”是如何陸續搬進新家的?造型又是如何擺定的?11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采訪了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家歐陽輝。
人物介紹:
歐陽輝,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博士,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致力于以恐龍為主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研究,多次主持四川盆地古生物化石調查發掘,獲得較多具有很高科學價值的標本。早年曾參加自貢恐龍博物館籌建。2001年由自貢恐龍博物館副館長調任重慶自然博物館主持工作20年,2021年入職成都理工大學。
31只恐龍住進新家最難的環節之一居然是“擺造型”
如果追溯歷史沿革,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的前身,是成都地質學院的陳列室,最初功能是將學校師生野外實習采集的各類地質標本集中收藏、展示,并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服務,是一個配套的教學實習場所。
1962年,陳列室升級為成都地質學院陳列館。1986年,成都地質學院陳列館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博物館。2001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就是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新館總建筑面積5萬余平方米,是一所特大型的自然博物館,藏有礦物、巖石、礦產、寶玉石、古生物,以及現生動植物等標本7萬余件。
如果說巖石、礦產等可以打包就帶走,那些數米高、骨骼數量眾多的“恐龍們”要住進新家,又該怎么辦呢?
歐陽輝教授表示,從校區標本庫房(含修復室)搬遷到新館,給這些“恐龍”搬新家,確實不是個容易活兒。
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歐陽輝教授完整還原了一只“恐龍”是如何從化石到“站起來”的全過程。
首先,在發掘現場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往往并不完整,而博物館為了給公眾完整的概念,同時讓化石具備觀賞性,修復師們會盡量還原恐龍(骨架)完整的樣子。
所以,當野外發掘到的恐龍化石運到博物館后,會經歷以下步驟:先剔除圍巖,呈現每一塊骨骼化石保存的狀態,再把需要粘接和修復的部分小心拼合,接著鋼架鐵架搭起來,最后再把全部骨頭以及缺失部分的石膏模型架起來……
歐陽輝教授表示,化石的修復和裝架是個細致活,裝架是展示前的最后一項工作,最有技術含量的是裝架姿勢的設計。
通俗點說,就是給恐龍們“擺造型”是很難的。
“和人一樣,恐龍在行走、奔跑等場景下姿態各不相同,所以裝架時要選取一個最能反應恐龍特征的姿勢”,歐陽輝教授談到,恐龍裝架姿態設計,要遵循骨骼學、解剖學、生態學等多個學科的科學原理,才能夠最大程度上還原恐龍生活場景,傳遞更豐富的科學信息。
記者還了解到,借這次搬家的機會,成都理工大學還專門為恐龍們安排了一次“全身體檢”,“治療”了骨骼斷裂、積灰和裝配骨骼的鋼梁銹蝕等“病癥”。
明天觀展時,有觀眾可能會發現,展廳里的恐龍骨架似乎不止校博物館以前收藏的20副。沒錯,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里,總共可參觀到31副恐龍骨架。
其中,包括合川馬門溪龍在內的12具骨架是真實的恐龍化石標本,另外19架是恐龍復制品。而這19架復制品中,有11個復制品是此次新征集的。
實際上,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恐龍化石復制品在博物館都較為常見,歐陽輝教授解釋道,“由于恐龍化石極其珍貴,能完整保存下來的少之又少。為了讓大眾有一個直觀、全面的了解,很多博物館的恐龍展品都包括復制品,但復制也是在化石標本基礎上制作的模型,其外觀與真標本是一樣的。”
“明星”恐龍升級長度增加約兩米,脖子上仰近30度
給“恐龍”搬家有多復雜?據了解,讓所有恐龍住進新家,就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其中,僅“鎮館之寶”合川馬門溪龍搬遷到新居,就前后就花了4個月左右的時間。
而且,比起五十多年前的首次裝架,最新展出的合川馬門溪龍這次還在尾部和頸部上做了兩處大調整。
先說尾部。據歐陽輝教授介紹,1957年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共保存有35節尾椎,但受限于當時的條件,實際應該有多少節尾椎卻并不清楚。1989年、1996年,歐陽輝教授兩度參與馬門溪龍化石的發掘工作,其中1996年發掘的一具恐龍,保存有50節尾椎,其大小不僅與成都理工大學的合川馬門溪龍標本接近,而且骨骼的形態也完全相同,因此判定這兩具恐龍是一個物種。從新標本的最末尾椎形態,它似乎與四川盆地的蜀龍和峨眉龍一樣,尾端還具有防身的“尾錘”——由末端數節尾椎愈合形成的防御性結構。
歐陽輝教授表示,根據新化石的發現及合理推測,此次展出的合川馬門溪龍,其尾椎數量從35節變成了55節,整體長度增加了約兩米,“而且尾巴也略微抬起來了一點,主要為滿足其運動姿態的平衡。”
再看脖子。馬門溪龍的長脖子由19節長型頸椎組成,頸椎數為已知恐龍中最多的。歐陽輝教授說,此次將合川馬門溪龍的脖子上抬了約30度,“但脖子上抬,并不是說要把它的脖子像長頸鹿或鵝一樣豎起來,目前這個姿態對馬門溪龍來說是一個較為適宜且舒適的姿態。”
此外,合川馬門溪龍的肩胛骨也有調整——從近于水平的位置調整為近于豎立的狀態。至于原因,歐陽輝教授解釋道,“(肩胛骨)立起來后會使脊背向后傾斜,有利于長頸椎的蜥腳類恐龍取得身體的平衡,較之于以前的低頭姿勢也更加富有生氣。”
恐龍化石最怕空氣太濕該如何保存?
恐龍化石的形成,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期間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都可能對骨骼造成破壞。
歐陽輝教授表示,“遠古生活的一只恐龍,要變成(恐龍)化石,就必須要通過流水的搬運,并從暴露在地表的環境,由流水搬運到水體中并被水流攜帶的泥沙所覆蓋。在覆蓋物隔絕氧氣、抑制微生物的分解后,奇妙的石化過程就開始了,再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過程,最終變成了化石。”
歐陽輝教授表示,恐龍個頭越大,化石保存越難。所以,合川馬門溪龍標本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不僅個體龐大,而且保存相當完整,尤其是脊椎部分,從第一節頸椎到第最后一節尾椎都保存完好,關聯的肋骨也一并保存了下來,歐陽輝教授表示,“放眼全世界,這種完整的大型蜥腳類恐龍化石都是極其稀罕的。”
那么,如今從地下再到重見天日,這些恐龍又該如何保存呢?
恐龍化石的長期保存,最害怕的是濕度太高。所以,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為了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也為恐龍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保存條件,不但在藏品庫房有恒溫恒濕空調,在展廳中也有中央空調和完善的新風系統。
相關內容
- ·《劍俠天下3》x茶之旅人聯動民宣!邀您共赴江湖茶旅
- ·《暴走武俠》4月10日公測 團隊代止啟諾跳票賺千元
- ·《亂世直》進駐航空公家定制 與空姐稀切打仗
- ·空中網進軍韓國足游《弄怪三國》將登Kakao仄臺
- ·《F1 2018》發售日期確定 比利時F1大獎賽同期推出
- ·暗烏級繪里 《天牢女王》震驚本設暴光
- ·百思購分期購疑息表示:PS5/XSX沒有會低于499好圓
- ·《囧西游》虎魄仙露解稀 寶塔副本嘉獎
- ·《極限競速:地平線4》將在E3 2018公布 年內上線
- ·昌大年夜新游《血族》 4.24刪檔測試 飽吹片奧秘勾人
- ·《刺客疑條:王晨》漫繪序章本日上線 刺客現身少安
- ·很黃很暴力!大年夜力漫繪膜獸天下新番
- ·《街頭籃球》Chinajoy大賞 我是FS大玩家認證
- ·丁磊親臨 網易《迷您西游》于21日開辟布會
- ·繼《孤島危急》后 Crytek新做E3 09上掀曉
- ·海戰戰略新游《海上戰役》上架Steam 以兩戰為背景
最新內容
推薦內容
- ·天津怎么找(外圍模特)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 ·南京秦淮外圍聯系方式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 ·V型《1662+044+1662》佛山三水區外圍服務提供外圍女小姐上門服務快速安排人到付款
- ·成都酒店上門服務靠譜電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 ·廈門海滄小姐姐包夜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 ·廣州荔灣外圍(外圍抖音網紅)外圍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 ·廣州天河品茶喝茶資源場子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 ·深圳龍華(外圍經紀人)外圍服務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 ·北京豐臺哪里有小姐上門服務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 ·上海浦東(大保健)上門服務電話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